西西大胆无码视频在线,亚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夜夜高潮夜夜爽视频

首頁 > 正文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解析 國際傳播圓桌研討

2020-05-18 12:45 | 來源: 中國記者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解析

  國際傳播圓桌研討

  主持人

  王璐?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室主任

  嘉?賓

  嚴文斌

  新華社副社長、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評委

  王治平

  上海記協副主席、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評委

  洪宇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研究員、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評委

  杜婕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競賽部高級記者、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評委

  主持人:各位國際傳播類獎項的評委老師,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交流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獎項評選情況。

  自從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首次設立國際傳播獎以來,今年已經第十個年頭了,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獎項作品共計41件,也是歷年最多的。您如何評價這一屆中國新聞獎中參評國際傳播類作品的整體情況,有什么趨勢和特點?

  嚴文斌:當今中國正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既是國家戰略,也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體現。在這一背景下,在中國新聞獎中專門設置“國際傳播類”獎項,既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也是增強國際傳播力、加強話語權的需要。

  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獎項是一個涵蓋內容非常豐富、綜合性較強的獎項,獲獎作品中既有消息,也有通訊,既有文字、圖片、也有視頻、版面,但不管什么類別的作品,能夠獲獎的一個重要標準,要看是否把中國過去一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及時有效地傳播出去,并且能夠在國際主流輿論場、在國外受眾中形成一定反響。

  本屆推薦參評國際傳播類獎項的作品,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作品來源更豐富。除了中央媒體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水準之外,這次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地方媒體做外宣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好作品越來越多。不少地方媒體積極利用重大主場活動、國際會議等契機,積極組織策劃、加強議題設置,創作了一批在全世界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一起做國際傳播的態勢。二是報道形態更加豐富。以往參評作品中文字報道較多,今年的作品有很多都利用了新媒體和融合報道的手段,進行一系列的創新嘗試,讓評委們眼前一亮。

  洪?宇:本屆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以更加全面、立體的視角向世界講訴“世界之中國”。這些作品在尖銳國際政治問題面前敢于亮出中國立場,在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挑戰面前善于表達具有世界精神的人文關懷,在展示中國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時善于捕捉親歷者的角度講好中國的好故事。獲獎作品主要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主導命名,引導輿論;世界主義,人文關懷;跨越梯度,縱橫視角。

  主持人:在今年的評選辦法中,國際傳播類作品評選突出強調了在涉華重要輿論斗爭中增強中國聲音,表達中國立場,有效影響國際輿論方面的作用。本次獲獎作品中,有哪些在這方面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否舉個例子說一下?

  洪?宇:本屆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以更加全面、立體的視角向世界講訴“世界之中國”。這些作品在尖銳國際政治問題面前敢于亮出中國立場,在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挑戰面前善于表達具有世界精神的人文關懷,在展示中國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時善于捕捉親歷者的角度講好中國的好故事。

  例如:在中美經貿摩擦爆發的前夜,新華社刊發的《美國“霸凌”經貿政策吃不開也行不通》的文字評論,高度概括、準確揭示了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撕裂貿易體系的自私狹隘的做法。“貿易霸凌”概念為國內外社會界定美國的行動邏輯提供了話語支撐,也在一定程度上交代了中方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所持立場的判斷依據。對于我們的啟示是,這篇評論不回避客觀世界中日益尖銳的支配和反支配的政治話題,而是主動闡釋、準確命名、旗幟鮮明地揭示守成大國試圖遏制新興大國的霸權意圖,因此產生了設置議程的積極效果。

  還有中國日報的《世界各國必須攜手阻止貿易戰》的英文評論,對二十國集團的立場作出分析界定,體現出很強的預見性以及對國際權力格局的深刻洞察。該評論揭示二十國集團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議期間對于美國貿易保護所持的含糊其辭態度,并且進一步大膽預測這種逃避式作法會產生縱容效果,將容許美國擴大貿易保護的打擊面。此文篇幅短小,但所做的判斷和預測是基于對于國際關系的深刻洞察,體現出判斷力、前瞻力和說服力。

  主持人:今年國際傳播獎獲獎作品中,還有哪些作品讓您印象深刻?

  杜?婕: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獲獎作品中,那些在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挑戰面前更加善于表達具有世界精神的人文關懷的作品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例如:央視的電視專題《醫道無界》講述了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對非醫療援助,通過對中國55年醫療援非的梳理,抓住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展現了中國“有情義、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部專題片體現出中國正在踐行的更為健全、包容、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洪?宇:中國日報所做的“40年40人系列報道”通過知名人物語錄,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在國內外產生的深刻影響,并以舊帶新地對特朗普政府現行的反全球化和單邊主義行徑作出評價,既體現出美國內部難以自洽的政治邏輯,也向讀者展示了國際社會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總體規律。同樣,央視的“文明對話電視論壇”集結高端講者,就主權、民主、發展展開跨文化間的對話對辨。這欄節目在文明多樣性中發現共通的愿景,在一體化中發現多樣性的價值,展示出中國媒體開放、包容、兼聽的價值站位。

  浙江國際頻道制作的《義烏這座城》發現、報道、刻畫了旅居在義烏這座商貿重鎮的外籍人士,讓人眼前一亮。這群人的心路歷程和奮斗經歷是“世界之中國”的縮影,他們有血有肉,平凡又不平凡,他們和無數奮斗中的中國人一樣書寫著開放、包容、追夢的時代故事。同樣的,芒果TV的“我的青春在絲路”別出心裁地講述了中國青年在絲路沿線唱響的青春之歌,抽象意義上的古老絲路與青春中國在各行各業青年人的奮斗故事中得以具象地交融呈現。

  主持人:本次獲得國際傳播類的41件獲獎作品中,有19件來自中央級媒體,占了獲獎總數的將近一半,這也折射出,央媒相對于地方媒體有較強的國際傳播優勢,您覺得央媒該如何進一步發揮這些優勢?對于地方媒體來說,如何探索地方新聞作品的國際傳播道路,您有何建議?

  杜?婕:不可否認,在國際傳播中,央媒相對于地方媒體有較強的國際傳播優勢。但是地方媒體基于區域文化、區域特色,找到獨到的傳播視角,也能繪制出中國與世界互動中所包含的地方性脈絡。對于地方媒體來說,如何探索地方新聞作品的國際傳播道路,我認為還是應該在立足于區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融媒體,講好故事的同時,拓寬傳播路徑和渠道。

  對于央媒,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在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上下功夫,在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讓更多國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不斷提升對外傳播效果。

  主持人:落選的國際傳播類作品,有哪些缺陷、問題或者不足之處?

  嚴文斌:在本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推薦參評作品中,有很多的精彩之作,但由于中國新聞獎獎項有限,很遺憾不能將它們全部容納進來。也有一些作品很好,但是身上有“硬傷”,例如:把中國跟香港并列;將“經濟體”稱作“國家”等在表述上出現了問題;也有在視頻制作上出現“硬傷”,這些細節問題是導致部分作品落選的直接原因。

  也有一些作品,如果從國際傳播獎項的評選標準和設獎初衷來看,它們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傳播作品。有些作品主題小、目標受眾窄,影響力弱,可能僅僅是被海外的一兩家媒體轉載,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它還只是對內傳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外傳播。還有一些落選作品在制作手法、觀看感受、講故事的方式等方面還有些生硬,依然有比較濃的宣傳味兒,跟總書記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要求還相距甚遠。

  主持人:當前中國正面臨的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輿論場,您認為,中國媒體在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的“道”與“術”上還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未來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之路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力?

  杜?婕:當前中國正面臨的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輿論場,未來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之路,應當樹立以我為主的全球文化意識,講述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站在全球文化制高點,用通俗易懂、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中國故事講好;同時加強與境外媒體的合作與交流,拓展傳播途徑。

  洪?宇:中國的崛起動搖了傳統意義上的東-西方和南-北方的等級秩序,她不僅挑戰著“全球北方”的中心位置,也攪動了“全球南方”的集體性概念。如果說西方主導的“中國威脅論”在西方和非西方國家仍然有市場,這恐怕是因為中國超大國的體量以及基建于中國的龐大全球價值鏈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誘發全球范圍內的爭奪和爭論。因此,國際傳播要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既要積極倡導正向發展的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要包容和回應中國崛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對辯和對話。

  我認為對外傳播的焦點和專家學者的選題邏輯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都要回應涉及中國的國內外關切。長期以來,海外觀察者很清楚中國早已在勞動、技術、商業、資本等領域與世界深度融合,甚至認為中國已經在國際范圍內形成了可以對標歐美的競爭力。因此,當前,國際社會比較關注的是兩個議題:一是中國在國際公共領域的治理主張與實踐,換句話說,“世界之中國”將如何在觀念、規范、政策、組織的層面影響世界,將是長期存在的對外傳播核心議題。二是中國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具象地闡釋和表達“發展”和“公共性”這些理念的,也是西方社會尤為關注的。對外傳播需要體現出中國實踐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效果,還要把這種中國經驗與人類經驗和人類共同追求聯系在一起。

  主持人:本次獲獎的41件國際傳播類作品,內容涵蓋時政、經濟、軍事、人文交流等多個方面,代表了過去一年里,中國媒體在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的主要成果。從評選結果來看,是不是還存在一些遺憾,您怎么看待?有什么好的建議?

  洪?宇:盡管今年的獲獎作品中亮點不斷,但是國際傳播類的作品總體來講穩重有余、活潑不足。因此,話語策略還要做改進。客觀地講,中國在拓寬、加深、改造自身與世界關系的過程中,必然會在現實世界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與困難,也會在觀念話語層面誘發來自各方的詰問和阻力。在國際話語體系敵強我弱的環境中,中國的國際傳播必須做好正面報道和倡導性報道。

  王治平:國際傳播體系應該包括產品、平臺(渠道)、受眾效果等諸多方面,核心是要影響受眾,為我發展贏得良好環境。從這次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評獎情況來看,中央媒體量多質優。央媒站位高、資源多、人才優,獲獎作品令人信服。地方媒體的作品參差不齊,基本上還是“內宣作品上外宣渠道”。這里就引發了一個問題:何謂內宣?何謂外宣?內外宣的鴻溝在哪里?內外宣應不應該一體化?

  從渠道角度看,不是上了網就叫外宣渠道。我們總是應該研究受眾在哪些渠道上。我們曾經將外宣的重點放在國外主流媒體上,我認為這是有道理的選擇,那么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又該怎樣選擇國外主流渠道呢?所以我們評獎過程中,是否應考慮作品的發布渠道呢?作品本身價值和渠道傳播價值,應該作為國際傳播評獎的黃金標準。

  嚴文斌:結合這次評獎和當前國際傳播的現狀來看,制約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還是傳播渠道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的國際傳播作品能否在海外真正的主流媒體上落地、傳播并產生影響力?在意識形態斗爭逐漸加劇的當下,西方主流媒體能夠讓我們直接去落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如何尋找傳播的突破口就尤為重要。

  近幾年我們在海外新媒體傳播渠道上逐漸發力,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性質,借船出海,這也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戰略,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媒體的整體傳播戰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例如,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媒體三平臺的集群總粉絲量已經超過1.2億,從傳播范圍、傳播影響力綜合評估來看,不亞于任何一個海外主流媒體。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形勢下,單篇作品已經很難在國際傳播中打一場漂亮的輿論戰,碎片化傳播也很快會在國際輿論中石沉大海,激不起任何浪花。但如果我們充分挖掘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國際傳播價值,通過長期經營、積累并形成穩定受眾群,形成特有的中國外宣品牌,那么它的國際傳播影響力不容小覷。

  稍有遺憾的是,目前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類獎項的設置中,還沒有專門針對海外傳播渠道和影響力設置的獎項。希望隨著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不斷提升和全面推進,不久的將來,中國新聞獎的獎項設置中,也能夠增加這樣設置,鼓勵中國媒體人以更多方式為增強國際傳播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梁益暢?46266875@qq.com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文字評論)一等獎

  《美國“霸凌”經貿政策吃不開也行不通》

  【作者體會】

  金旼旼?新華社國際部主任編輯

  新華社設置“貿易霸凌”概念引導輿論效果顯著

  新華社原創“貿易霸凌”概念,成為媒體熱詞、官方用語,并為海外媒體廣泛引用,堪稱原創概念、設置議題、引導輿論的典范。

  中美經貿摩擦,既是經貿戰、也是輿論戰。美國時間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依據“301調查”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一時間節點是長達一年多的中美關稅戰的起點。新華社精心策劃,在關鍵時點發出關鍵之聲,成功創設概念、設置議題、引導輿論。

  稿件中,通過原創性地將社會學中的“霸凌”概念“嫁接”到經貿問題上,成功設置了擴大傳播效應的“概念抓手”,放大輿論沖擊力和傳播力,凸顯美國政府在經貿問題上長期霸道、慣于恐嚇的無理形象。

  新華社原創“貿易霸凌”概念的評論稿件采用達數百家,并通過此后連續播發的十余篇“貿易霸凌”稿件令這一概念迅速普及化。

  在短短數月內,“貿易霸凌”概念先后為其他媒體、外交部和商務部發言人所引用,并最終為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采納,成為第四部分標題《美國政府的貿易霸凌主義行為》。

  同時,新華社創設的霸凌標簽原本就存在英文中對應的說法bully,因此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被彭博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等主要媒體廣泛引用,成功在國際輿論場引發反響。

  點評

  中美經貿摩擦來持續升溫,這既是一場經貿戰,也是一場輿論戰。新華社主動設置議題,于2018年3月最先提出“貿易霸凌”這一形象化概念,被商務部、外交部官方表態采用,成為國內和海外媒體廣泛接受并引用的熱詞,有效地在輿論戰中形成于我有利的氛圍。在中美經貿摩擦長期化背景下,這種創立概念、設置議題、引領輿論的做法頗具借鑒意義。

  短短三個多月時間里,新華社原創的“貿易霸凌”概念成為官方用語、媒體熱詞,成為百姓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也成為外媒廣泛引述的概念,體現了新華社概念原創力、議題設置力和公眾影響力。

  中美經貿摩擦目前呈現出長期化趨勢,這既是雙方外交、商貿部門的博弈,也是雙方媒體輿論的博弈。在圍繞中美經貿摩擦的輿論戰中,我宜針鋒相對地創設強有力的輿論概念,來形象化、標簽化地描述美國的無理行為。

  在這方面,新華社創設“貿易霸凌”這一概念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令后續中美經貿摩擦的輿論報道更有針對性和傳播性。

  ——摘自新華社用戶意見反饋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電視專題)一等獎

  《醫道無界》

  【作者體會】

  賀亞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制片人

  見證中非友好?彰顯醫者大愛

  2018年是中國醫療援非55周年,為了反映55年來中國援非醫療成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攝制了四集系列片《醫道無界》,該項目是中宣部(國新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該片聚焦55年來的援非醫療團體,選題立意高,傳播時機好,歷史縱深感強,既有展現中國55年醫療援非歷史畫卷的宏大開闊敘事,也有扎扎實實、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抓住了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包含真實情感,用很強的國際傳播意識和國際視聽語言,講出了兩萬多名醫療隊員踐行“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和中國故事,展現了中國“有情義、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該系列節目全面反映自1963年中國派出第一支援非醫療隊后,55年來中國醫療援助非洲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片中真實記錄了非洲人民愛護中國醫療隊、幫助醫療隊、緊急時用生命保護醫療隊員的感人情節,展現了中國政府無論面對突發的重大疫情,還是協助受援國日常的公共衛生,都事無巨細,表現出一個負責任國家的擔當精神。

  為了全面展現這段動人歷史,攝制組歷時1年時間,行程5萬多公里,來往中國14個省、直轄市,非洲9個國家,采訪了中國資深外交家和現任駐非洲國家大使、中國十幾個省的援非醫療隊員及其親屬、非洲國家領導人等共計一百多位人物,記錄下眾多珍貴瞬間。本片通過大量現場畫面,真實記錄了中國醫療隊不懼生死的英雄情感,其中許多埃博拉隔離病房內的治療錄像,是首度在媒體上公開播出。

  該片于2018年8月19日在CCTV-1晚黃金時間八點檔首播,致敬了中國第一個醫師節,并在中非合作論壇期間在CCTV-4播出。此外,該片英文版、法文版還在CGTN非洲臺和CGTN外語頻道完成落地播出。節目在融媒體端也引起熱議,在優酷、騰訊視頻和Bilibili上受到網友一致推崇,海內外觀眾和網友紛紛點贊,引發討論中國醫療隊發揚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的熱潮。

  【點評】

  《醫道無界》站在國際主義的人類大愛視角,帶領觀眾去深刻感受中國醫者的高尚品格和專業精神,也還原他們在鋼鐵意志武裝之下的艱辛與不易。

  這部反映中國醫療隊員無私奉獻紀錄片的推出,不僅讓廣大電視觀眾了解了中國醫者牢記祖國重托,全心全意為非洲當地民眾服務的偉大付出。也展示了非洲人民愛護中國醫療隊、幫助醫療隊、緊急時用生命保護醫療隊員的感人情節,見證著深厚的中非友誼。也記錄了中國政府無論面對突發的重大疫情,還是協助受援國日常的公共衛生,事無巨細,表現出一個負責任國家的擔當精神。

  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其寬廣的國際視野,用國際化的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不是單純地講中國對非洲的援助,而是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客觀地講出中非互幫互助的事實。

  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文字組合報道)三等獎

  《圓夢“巴鐵”祭英魂》

  【作者體會】

  徐亞軍?湖南日報岳陽分社社長

  湖南日報2018年系列報道《圓夢“巴鐵”祭英魂》,是記者深入異國他鄉精心采寫,各方面大力配合,媒體融合創新的一次有益嘗試。

  2015年4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給巴基斯坦中國烈士陵園守墓人阿里·艾哈邁德等頒發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2018年清明節小長假期間,湖南日報社岳陽分社和中巴友誼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組織的援巴烈屬及老兵赴巴基斯坦代表團開展了清明祭奠英烈的跨國活動,活動牽動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人民的心,也勾起令人動容的中巴友誼往事。

  結合此次祭奠英烈活動,采訪現場記者深入到位于中巴經濟走廊的伊斯蘭堡、喀喇昆侖公路建設現場、吉爾吉特市中國烈士陵園等地,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報道,挖掘深藏在民間的諸多不為人知的中巴友誼往事。這一過程中,記者在前線周密策劃,每天深思熟慮確定一個報道主題,同時克服時差與當地網絡信號弱等困擾,深度發掘第一手材料,撰寫當日新聞通訊。采寫時做到了圖文、視頻同步記錄,特別注重細節的挖掘和人性的表現。最終,一組報道深沉有力,立意高遠、題材獨特、敘事宏大、見證中巴友誼、震撼讀者心靈的系列報道作品。

  “圓夢‘巴鐵’祭英魂”系列報道不僅在湖南引發強烈反響,該專欄還得到中央網站等媒體的高頻關注。新華網、人民網、環球網、鳳凰網、搜狐網、新浪網、中新網、中國日報網、觀察者網、齊魯網、myzaker等多家大型網站爭相轉載。此次活動與報道,還被巴基斯坦日報、全巴基斯坦中國企業協會、全巴基斯坦中資企業網等巴基斯坦媒體關注與傳播;海外社交媒體上也引起了巴基斯坦民眾的關注。

  【點評】

  勇于擔當,敢于創新。湖南日報社作為地方媒體,能夠從國際視角,主動策劃,針對一次跨國祭祀活動,深挖背后感動和細節故事,體現了媒體對社會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主題立意深遠,具有較好的國際傳播價值。“圓夢‘巴鐵’祭英魂”系列報道是也是地方媒體對于國際傳播類報道的一次有益嘗試。

  主題重大,緊扣熱點。“圓夢‘巴鐵’祭英魂”專欄報道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英雄情懷的系列論述,抓住弘揚中巴友誼這一重大主題,以及清明祭祀的時間節點,通過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刊發后,得到巴基斯坦總統及海內外華人、各級媒體的關注、傳播。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黨委稱贊此活動為“40多年來援巴烈屬首次集體跨國祭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次報道采用媒體融合方式,結合活動本身進程,深挖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國身后情誼的背后支撐,譜寫了感動兩個人民的真摯文章,成為具有較強國別針對性的國際傳播作品典范。

  ——摘自《湖南日報》有關資料

  

責任編輯: 王小玉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065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