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組織報送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系列報道 |
參評項目 |
文字系列(連續、組合) 報道類 |
|||
體裁 |
通訊、綜述 |
|||||
語種 |
漢語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李焯龍、殷田靜子、 楊喆、阮曉、曾平、 龍土有、龍曼 |
編輯 |
王丹鷹、魏群、施清彬 |
|||
刊播單位 |
中國新聞社 |
刊播日期 |
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 |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電訊通稿 |
作品字數 (時長) |
總字數約24700字,代表作分別為2081、1366和2054字 |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系列報道是中國新聞社針對海外長期高度關注的港澳地區與內地的融合發展關系,精心策劃推出的一組符合中央最新精神、貼近海外受眾口味的創新報道。 ????一、以“國家從未忘記”為核心宣示中央對港政策 ????在系列稿中,《“國家從未忘記”——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貢獻》《40年乘勢而上,40年得“益”洋洋——國家改革開放紅利惠香港》兩篇重頭綜述稿件,充分體現系列報道的核心設計,分別從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貢獻的角度強調“國家從未忘記”,從國家改革開放紅利惠及香港的角度總結出香港“40年乘勢而上,40年得‘益’洋洋”,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與國家的互利共贏的歷程。 ????二、以富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引起海外受眾關注 ????改革開放40年間,港澳地區成為內地最主要的資金、人才、物流和先進經驗的來源地,各領風騷的成功人物數不勝數。為了精心策劃好這次系列報道,中國新聞社從2018年初開始,多次召開策劃會議,從海選到篩選到精選,反復斟酌,敲定了一批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里具有標志性的代表性人物作為采訪對象。例如,在政治人物方面,有全國政協副主席、前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前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澳門特區立法會原主席曹其真等;在商界方面,有40年來造福桑梓的香港霍英東家族,創辦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的“001小姐”伍淑清,“北上先鋒”胡應湘,香港“國貨大王”余國春,“玩具大王”林健鋒等;在專業界別方面,有見證內地眼科醫療技術騰飛的“光明使者”周伯展等;在入籍香港的外國人方面,則有“蘭桂坊之父”盛智文。由于精選的采訪對象具有鮮明的時代標識和公認的地位口碑,因此報道備受海外讀者關注。 ????三、以肺腑之言講述港澳與國家的“命運共同體” ????為了確保這次對近20位重要人物的訪談能充分準確地釋放出符合中央有關精神的聲音,采編團隊確立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給香港提供的機遇、香港對國家的貢獻”的核心主題,并貫穿在策劃、采訪、寫作、審稿等各個環節中嚴格執行,從而保證了系列稿件的高屋建瓴。例如,梁振英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從未缺席”、唐英年深情回憶“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我們是和國家一起走過的”、霍英東家族表示“改革開放的道路是振興中華的道路”、伍淑清認為“改革開放改變了我人生方向”、胡應湘感嘆“當內地的‘大齒輪’轉動,香港這個‘小齒輪’也要跟上去”、盛智文總結親歷改革開放40年的心得“我了解和信任中國的體制”等等,這些來自親身經歷、發自肺腑、基于國家民族大義的感人之言,極大地豐富了系列稿件的對外傳播價值。同時,稿件注重新聞性、故事性,采訪過程中挖掘出許多采訪對象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歷程中所經歷的鮮為人知的細節故事,以細微情節體現宏大主題,增強了稿件的可讀性。 |
|||||
社 會 效 果 |
這組系列報道組織精心,播發及時,受到海內外媒體的廣泛歡迎。據不完全統計,稿件獲得了香港《星島日報》《信報》《文匯報》、澳門《澳門日報》《星報》《華僑報》《濠江日報》《正報》、澳大利亞《星島日報》、法國《歐洲時報》、菲律賓《聯合日報》、柬埔寨《柬華日報》、巴西《南美僑報》等超過30家海外華文媒體刊載。同時,大公網、明報網、852郵報、香港電臺、信報網、港人港地、澳奇網等超過20家境外網站,以及內地的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國際在線、中新網、新浪、搜狐、網易等幾十家網站轉載。 |
|||||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
改革開放四十年,對于國家與民族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以內地改革開放與港澳的關系這一海外高度關注的重大話題為切入點,中國新聞社立足長期涉港澳報道的專業經驗及積累的豐富采訪資源,精心策劃了“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系列報道16篇稿件,以創新的報道手法,釋除海外輿論疑慮,揭示了港澳與內地40年來融合共贏的歷史脈搏和未來之路。 一、精心挑選認受度高的受訪者。從策劃伊始,即從港澳各界知名人物中精心挑選出代表性人物為采訪對象,既看重他們在改革開放40年中的重要經歷,也注重他們在海外受眾中擁有的知名度、認可度。稿件傳播力強,說服力高。 二、精準捕捉真情實感。每篇人物專訪,均體現出記者都事先精心準備,設定貼心提問,勾起采訪對象難忘的歲月情懷,從而釋放出港澳與內地“命運共同體”的心聲的特點。受訪者心扉打開,情真意切,稿件內容鮮活充實,感人肺腑,語言生動,符合海外讀者口味,很好地體現了中央“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外宣要求。 三、精確設置主題。稿件內容針對性強,可讀性高,旗幟鮮明維護“一國兩制”。尤其是針對時下港澳青年最關注的內地經濟發展是否將港澳邊緣化的擔憂,系列稿件的受訪人物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論證了港澳和內地共榮共贏的歷程。 |